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从清华学到了什么

2017-11-20 沉静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


“清华归来悟思行”之一:

我们从清华学到了什么

沉静


11月11日至15日,来自我市教育系统的50名各级管理人员,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“清华大学阆中教育高级研修班”的培训学习。一周的时间,大家学在清华、吃住在清华,让自己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回“清华的学生”,既有百般的荣耀,更有发自内心的震撼。这震撼,来自清华辉煌的百年史,来自清华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“行胜于言”的精神,来自清华厚重日新的学养,来自清华可感受、可触摸、可借鉴的严谨教风、学风。在15日下午的研修结业典礼上,本次研修班的领队、教科局副局长鲜仕远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:“五十巴郎,垂青进京;听聆尊教,如同再生。短短五日,思接千载;字字珠玑,入髓铭记。”这应该代表了所有学员共同的心声。

这样的学习机会,难得而珍贵。不在于从此身上有了“清华”的光环,如果这样,那实在有违清华的精神与教科局办班的初衷,而在于经过一次从思想到知识、从理论到实践的洗涤与升华,我们的教育思维、教育行为,从此应有一种新的力量、新的气象。认真整理和反思清华一周的学习,让高端的认知在我们的学校落地,让抽象的思维变成老师专业成长、学生全面发展的实实在在的行动,是所有学员,甚至教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接下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。


从清华的百年校史中吸取我们爱教育的力量

无论是听田彩凤老师的讲座《清华文化与清华精神》,还是参观清华校史馆,或者来自课堂的体验,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:一所学校以及这所学校走出的那些清华人,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发展,竟是如此地息息相关!一部清华的奋斗史,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由弱变强的发展史;清华的荣光,是靠一代代清华人披荆斩棘、自强不息,用学识、用情怀、用生命,一点一点累积而成。爱国,在不少人眼里逐渐模糊的伟大字眼,在这里变得如此清晰;奉献,被很多人遗忘的高贵品质,在这里变得如此具体。有一个细节我们不得不提,在第一节《清华文化与清华精神》课上,当田老师讲到邓稼先等“两弹一星”的科学家群体时,先生落泪了,抑制不住的哽咽声,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。大家为那些为新中国国防事业“献了青春献子孙”的清华学子感动,也为清华教师田彩凤的敬业而感动。

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。”在阆中教育爬坡上行的今天,更需要一种精神,一种无愧岗位、敢为人先的精神;需要一种情怀,一种为了教育超然毁誉、不计得失的情怀;需要一种自觉,一种为了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“不待扬鞭自奋蹄”的自觉,一种有了“感动”就把它变成“行动”的自觉。教科局花这么大的心思、这么多的经费,专门选择清华为大家办研修班,为了什么?首先就是要通过培训,为大家来一次灵魂深处的洗礼,要大家真正明白,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肩上的责任与担当——我们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不光关乎我们的饭碗,更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幸福,关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,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!如果,通过学习,我们也能把这种责任与担当,书写得像一代代清华人的“爱国”“奉献”那样清晰而具体,我们便真的不虚此行。


用清华学到的知识提升我们发展阆中教育的水平

初冬的清华

做教育的用心,除了要用心地、创造性地、高质量地做好常规工作,还体现在有进行自我教育反思的自觉。这种反思,既有对过去工作经验教训的反思,还包括对当下工作的调控,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。要做到这一点,离不开学习,而且是不断地学习。可以讲,只有坚持学习的人,才能有真正的反思。在这次培训中,几位老师都提到,我们很多校长的工作,是靠“经验”在推动,靠自己积累的经验,靠别人的经验,而忘了“经验”只代表过去。

认识教育立意要高。钱志亮教授的讲座,通过“人性的善与恶”寻找“教育的逻辑起点”,是把教育放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域视角,放在了华夏文明从兴起到“走进新时代”的历史视角,主题宏大但论述具体,立意高远但事例可感,让大家知道了今天我们的很多教育方针政策到底是怎么来的,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,给了大家很深的启发。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开放办教育、开门办教育,要不惜代价把大家送出去、把专家请进来?就是要跳出阆中看阆中教育,就是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发展阆中教育;就是要大家跳出自己的学校看教育,知道阆中教育是整个“一盘棋”;就是要老师们跳出自己的学科看教育,知道每一门学科都是学生“知识网”上的一个点。如果一直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,画地为牢,不但我们看教育的视野会越来越窄,我们做教育的格局也会越来越小,教育的具体措施也会越来越僵化。如同这次研修,让我们知道了“我们不是‘天’,天外还有天”。唯有学习与反思,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。

提高质量措施要实。付晓洁校长的《学校管理者的管理常识》讲座和大峪中学的“1+3”英才班期中考试诊断分析会都告诉我们,办好教育,提高质量,除了立意要高,还得要有具体有效的行动。校长做出校长的样子,把教科局确立的发展目标细化到每一所学校、每一个年级甚至每一个班级;老师守住老师的本分,把学校确立的工作举措落实到每一节课、每一次活动、每一个细节。如果都能像我们高考、中考备考那样把考前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学生,像付晓洁校长那样把严格的课堂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,把有效的教学科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,像大峪中学的考试分析会那样把学生成绩分析到每一个学生人头、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,想质量不高都难。而在这方面,我们的学科专家组应该大有可为。

推动工作要靠团队。教育发展,教师为本。刘田老师的《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》,告诉了我们,校长团队、教师团队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建设高效的团队。教科局的领导力,体现在校长们的执行力;校长们的领导力,体现在老师们的执行力。我们树立并弘扬全系统的团队精神、开展教职工的关爱活动,为的是教科体系统这个团队的凝心聚力;我们办校长的培训班、每次大型会议对校长的要求,就是要提高校长团队的领导能力与执行能力;我们开展的教师的规范性培训、校本培训、拜师活动,就是要提高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、教学水平。校长团队的眼界高了、方法活了、狠抓落实了,整个阆中教育就会百花争艳;教师团队的精神振奋了、工作自觉了、心气儿顺了,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生机勃勃。参与研修的同志们除了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,还要花更多的精力,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所在的团队的建设上去。


把清华严谨务实的作风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

日晷与大礼堂

“严谨”,是本次研修学习清华留给大家的最深印记,也回答了“百年名校”“世界一流”是怎么来的。大学当然要靠“大师”来支撑,但所有的真“大师”都奉行着“行胜于言”的精神,都有着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。正是这种精神与作风的代代传承,才有了清华的今天,也才有清华更加辉煌的明天。“差不多”“过得去”是我们很多人做事的态度,在清华,这样的态度你很难看到,相反,不管多小的事,他们都在追求着一种极致。

老师们的每一堂课,都经过了几个月长时间的准备,并且事先做成了讲义,但当正式授课时,很多内容又有了新的变化。这说明了什么?有人说能够登上清华的讲台,这是老师的荣耀,但这难道不是授课老师与清华间的一种相互的“成就”?清华看重的是每一节课的质量,老师们看重的是自己的专业名声。“没有两情相悦,哪来一段好姻缘?”正是因为大家都在追求一种高品质,我们才能享受到如沐春风的高品质讲座。如果我们的学校与老师,也以这样的态度来做教学,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?

每节课的课堂组织,老师们也是费尽了心思。刚刚拿到《课程讲义》的时候,看到前面除了本次学习各位学员需要知道的内容,还编排了不少诗歌,不知所以。到了上课才知道,课前安排了全班学员的诗朗诵。《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》《我的祖国》《秋颂》,就这样从紫荆C楼330教室一次次流出。我们不少学校、不少老师都做过“课前5分钟”“课前3分钟”阅读,知道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安排;这次学习再次经过亲身的体验,有了更深的体会——它对提振学生的精气神、对净化学生的精神与情感世界,很有意义。这样的教学安排,关键在坚持。一件正确的事,坚持下去,几个月,成为习惯;几年,就成了一种品质。对学生的影响,那就不仅是应对新高考,而是影响终身了。

课前还安排了学员介绍老师。学员代表(一般是组长)把本节课的授课老师隆重介绍给大家,叫什么,来自哪里,主要的学术成就,拉近了老师和学员间的距离,更重要的是,“尊师”的氛围一下变得浓浓的。课间有班主任专门设计的小游戏,“捉乌龟”,相互按摩,“听3抓拇指”……轻松的活动,既缓解了长坐的疲劳,又愉悦了身心,大家很是受用。课后有听课后的感悟分享,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?受到了哪些启发?有什么问题需要问老师?既是对学习效果的当场检验,又强化了大家的“感恩”意识。这些理念和做法,在清华可用,在我们阆中照样可用;对成人教育适用,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,照样适用。

而整个培训过程中为每位学员提供的贵宾式服务,更让大家印象深刻。千万不要以为我缴了培训费,就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,它体现的是一种契约精神,以及对契约精神的自觉遵循——不仅体现在学员证、座签、住宿等细节,还体现在课堂上,让前来学习的学员,不管你来自哪里,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最优质的培训。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借鉴到我们的教师培训、借鉴到我们的教育管理与日常教学中,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,也去追求一种工作的极致,“人民满意”就会变得清晰而具体了。

谈到这次培训研修的很多细节,诸如涉及学员的全部资料、班级建设、课堂管理,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很谦虚,说这是学院的“工作流程”。“流程”即工作的程序,意即这是学校的规定动作。但流程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,在执行流程的工作中也有更细致、更完善或者图方便、走“捷径”的区别。没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,再好的流程也会大打折扣,直至误事、误人。正如我们的德育工作、教学常规、安全管理、督查考核、教师培训等等,哪个没有工作的要求或“流程”?但可能就因为我们的“善变通”“差不多”“过得去”,一时之“差之毫厘”,长期便“失之千里”了。

水木清华

一篇文字总结这次清华研修,难免挂一漏万。但这次学习,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。作为参与学习的一员,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分享给大家,无论有用与否,都是对清华严谨务实作风的一种传承,都是对阆中教育的责任担当,于心可安。

(责任编辑:何进)


往期精选

❖ 陈伟在阆中市2017年教育质量总结大会上的讲话

❖ 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,从记住这些开始

❖ 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(电访)问卷情况简介

❖ 这些环保知识,你应该要知道!

❖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,您的参与很重要!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,就给小编点赞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